评选介绍 |
矢志不渝,做最美教师
我叫李银霞,1997年9月1日,我怀着青春的梦想,开始了初为人师的美好篇章,24年来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及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,所带班级的班风正、学风浓,连续多年取得优异成绩,多次被评为市级校级“优秀班主任”“功勋教师”“优秀教师”。多年来我默默进行着语文教学研究,荣获河南省信息技术融合课三等奖,多次获得济源市“一师一优课”优质课一等奖。我积极参加班级管理研究工作,主持的市级课题《核心素养下班级管理个性化探究》于2020年结题并获优秀奖,2019年参与的省级课题也于近日顺利结题。24年的岁月,将我从懵懂青涩的青年变成了成熟稳重的中年人,无数个青春岁月,都在了披星戴月中消逝,在埋头批画中溜走。回首来时路,我收获满满,幸福多多。
一、以终身学习,不断提高
1997年9月,我踏上了天坛中学的“三尺讲台”。从那时起,我就初中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讲台上一站就是24年。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,我从没有放弃过学习,不仅阅读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的专著,还教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,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。因为我深知没有坚实、厚重的业务功底,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,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,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。
二、用爱心守候,表扬激励
魏书生说:“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,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,许多百思不解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。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,使教师的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,常做常新。”我在长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,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,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,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、存在的异样,并能及时纠正、教育、培养,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。一直记得前年带的班级中有四个女生初一时便是学校的风云人物,接班前我先了解了她们的基本情况,然后多次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她们谈话,从几次谈话中我了解到,她们认为自己特别笨,智力不如人,再加上习惯不好,老师、同学都不太理他们,导致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,有时候还故意和老师同学作对。慢慢的就与老师学生渐行渐远。从聊天中我感受到,这几个孩子本质并不坏,她们也渴望被尊重,被理解。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她们找出自己的不足,孩子们倒挺爽快的说了自身的毛病,由此我确定她们会有变化的。于是,我在课堂上让她们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,答对了给予表扬,甚至是课堂上小小的坐姿,桌面上物品的摆放都会被我拿来当成对他们表扬的内容。慢慢的她们对上课有了兴趣,自信心也大大提高。课余时间我还会关心她们其他课的情况,并会针对他们的问题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,现在她们的习惯和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,还得到了任课老师们的表扬。我深知,是一次次心灵的对话感化了她,是一份份真挚的爱心感化了她……为此我想,新一代的教师应该具有开阔的胸襟,把爱无私地奉献给每个孩子,不管大小、强弱、品行的优劣,都要把这一点看作是自己的本份,视作一种至高无上的乐趣,这就是爱的教育。这样的爱,能容纳一切,能融化顽石,能点石成金。
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是教师应有的美德,我总担心将来某一天,我会成为一个才思枯竭的教师,所以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开始尤如一只口渴的乌鸦,四处找水喝。近几年来,我不断的从当当网上买来各种书籍,利用工作之余,反复阅读转变教育观念,了解课改的新动向,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,并写读书笔记和心得,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,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。课堂上我改变以前陈旧的教学观念,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,以幽默的语言寓教于乐,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方法,深的学生的喜爱。如在教授部编教材七下21课时,我采用对比法从简单的《登飞来峰》入手,让学生理解了诗歌情感后再读《登幽州台歌》,在比较中学生很快的掌握的两首诗的异同,从而实现教学目的,而在教授《游山西村》时我则采用举一反三和知人论世的方法,从学生熟悉的《示儿》《十二月风雨大作》入手,先让学生体会陆游的情感,再读《游山西村》,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不同,并能很快的捕捉到重点信息,实现了教学目标。虽然在教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但我深知: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一个教师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,要开凿一眼泉,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。
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而我的事业是常青的,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获得延续和绽放,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。所以我无悔于我的选择,我会在这三尺讲台上,继续阅历春秋,苦苦耕耘,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做好垫脚石,指路灯……
|
版权所有 济源市实验中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