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选介绍 |
丹心谱写奉献歌
不驰于空想,不骛于虚名,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。这就是我从教的座右铭。
一、爱岗敬业勇挑重担
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,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,我没有惊人的业绩,但我有一颗火热的爱心,靠着对工作的那份痴情,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着。在我辛勤耕耘的“绿色田园”里印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。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,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。工作中,我思想进步、态度端正、默默耕耘、无私奉献,良好师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。自2004年加入实验中学以来,服从组织安排从不叫苦喊累,有五次中途接班,有八年在初三的岗位上负重前行,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,圆满完成了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,留下的是更加苍老的面容和不断增加的丝丝白发,用自己的良知和汗水留下了24年教育生涯的坚实足迹。
在教学方面我能够深入班级,关心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,认真钻研教材,虚心向老教师请教,精心设计每一节课,积极钻研,勤于反思、大胆创新。在教学活动中,将知识和思想有机结合,注重课堂情绪,意境的营造,能创设出和谐、平等、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,让学生真正能从中获得知识,发展智力,形成能力。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,潜心研读有关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艺术的书籍,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,从中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,去领会科学教育方法的真谛。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,严格要求自己,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,自己所带班级成绩均能名列前茅。至今获得了河南省骨干教师、市学科带头人、市优秀班主任、市文明教师以及校功勋班主任、功勋教师、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。
二、班级管理有声有色
参加工作24年来,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,时刻牢记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虽令不行”这句古训。时刻牢记,在班级管理中,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别人不一样,要想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情况,必须做到勤。回头想想,自己的工作,我感慨万千。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,多少次我迎着晨曦而来,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勤于复习的习惯,多少次我踏着晚霞而归。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多少次手把手教孩子们扫地拖地,为了让学困生打开心扉,健康成长,多少次与他们面对面交流,心与心碰撞,为了提升班级的凝聚力,多少次与孩子们促膝长谈,为了使家校的配合形成合力,多少次与家长朋友坦诚相见,共谋发展。班级和学生凝聚了我无限的心血和期盼。记得在2018年3月份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到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训练,当我骑车走到南蟒河桥头时被一辆抢道的电动三轮车撞倒,从地上爬起发现手指受伤和电动车有所损坏外,其他没有大碍,但我来到学校却发现带的羽绒帽子已被地面磨破,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没带帽一定是初三班主任中的毁容第一人。教育给我以生命历程中不息的激情,为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们,我将一如既往的用师爱培育人才。
在班级管理中除了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表率,还要有科学民主的管理方法。我历来十分注重学生各种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思想教育。工作中我还注重通过民主选举和竞聘上岗,建立一支有管理能力,有责任心的班干部队伍,放手让他们去管理班级,自己多做“幕后”工作。同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,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“施政”,有服务同学、锻炼自己、表现自己、提高自己的机会。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,形成合力,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,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、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。同时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积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,建立家校沟通微信交流群,把文明习惯养成和文明素质提高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持下来。由于措施有力,方法得当,自己所带班级历年来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,多次获得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。
三、师爱无价感化学生
师德之魂在于“爱”,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,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,是教育力量之所在,对学生一视同仁用自己的师德魅力引导学生,教育学生,苏霍姆林斯基说过“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学生。”对待后进生更要关心倍至,我认为班级教育的成败全在与后进生的转化。2016年刚接班不久,班里有一名学生,由于父母离异无人照管,加上家庭困难,从小养成说谎和偷钱的坏行为,常常受到斥责和打骂,在班上也受到同学们的讥笑、歧视而抬不起头。自卑心理严重,对于学习更是自暴自弃。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对他进行了耐心的谈话,即肯定他的优点,又指出存在的缺点,让他懂得从小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孩子,长大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,鼓励他勇于改正缺点,发扬优点争取做一个好孩子,好学生。并同家长沟通配合教育,还发动班级学生对他关心帮助,我还给他买了学习文具和书本,慢慢的,那位同学明白了道理,深深的感到老师,父母和同学对他的真情善意的关心和爱护。从此那位同学痛改前非,改正不良行为,脸上的笑容多了,人也变的自信了,在班上也能热情的帮助别人,为集体做好事,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,期末被评为“学习进步之星”。这件事情,使我更加明白平凡的爱能唤醒了一个少年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,对人生的追求和向往,使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真情。
未来的教育之路还有很长,在这个平凡但又崇高的岗位上我将继续以更加踏实的工作作风,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断完善自我,不断超越自我,向着“人民满意”的目标前进!为实中腾飞贡献力量!
|
版权所有 济源市实验中学 |